胎教为什么能使孩子聪明
不少家长期望子女成才,但是他们往往只知道孩子在婴幼儿期、学龄期给予教育很重要,却忽视了孩子在胎儿期也有接受教养之需。古今中外许多事实和学者的研究都证明,胎教非常重要,而且胎教的好坏,还将影响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发展。
“胎教”是指怀孕满二十八周起至产后第七天(即围产期)所进行的教育。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庭要进行胎教。
1我国古代、近代学者重视胎教
我国南北朝时期大教育家颜子推在其名著《颜氏家训?教子》中指出:“在者圣王有胎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声音滋味,以礼节之。”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在其《小学集注?立法》中指出:“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康有为也强调胎教对一个新生儿成长的重要性。他说:“天下之人皆出子胎,胎生既误,施教无从。然而胎教之地,其为治者之第一要地”(见《大同书》)。所以,他主张孕妇要注意休养,应选择视野开阔、地势高峻、有水源之地,或宽广、平缓的海滨之地去要养,并请教师给他们讲解关于人道真理、仁爱慈祥的故事,高妙精微的新思想,以涵养她们的仁爱之心和聪明才智的发展。
古代医书强调孕妇的健康和情绪对胎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古医书《妇科集略》写道:’受妊之后,宜令镇静……须内远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热之物皆在所禁,使雾露风邪不得投间而入。”说明以上这些都会影响胎儿大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对婴儿以后的智力发展有很大影响。
2现代科学实验研究证明:胎儿可以接受外界刺激
研究表明,胎儿并非一直“闭目塞听”、“浑沌一团”,而是逐渐有了感觉,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美国芝加哥Luke′s医学中心的Jason等用高速超声、显像技术探察到声刺激引起胎儿上管眼反射;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博士的研究证明胎儿大脑在分娩过程中对声音有反应。
我国学者李虹的《胎教音乐对胎儿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胎教音乐可以使胎儿的胎动时间延长;并证明胎儿后期即存在条件反射;胎儿出生后5分钟能够再认胎教音乐,说明在胎儿后期已经存在听觉记忆;还发现,胎儿的性别及神经活动类型是影响其对音乐反应的重要因素。
这几项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胎儿期心理现象的存在,把“胎儿期有无心理现象”的历史争论引入了心理学的实验过程,对进行胎教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3妊娠期如何注意“胎教”
首先,要重视给胎儿一个良好的生物化学环境,如:母亲合理的营养、疾病防止、合理或尽量不用药,以及控制不良情绪引起的内分泌变化。还要注意调节、给予良好的生物物理环境,如合适的子宫温度、压力、振动,以及体内外的声音、射线等等。
其次,孕妇要有良好的心境、欢乐的情绪。如果孕妇经常观赏美好的风景、画片,阅读朗诵优美动听的诗歌,文艺作品,弹奏优雅的音乐,会对胎儿产生良好的影响。否则,如果孕妇经常忧伤、受惊吓、遭到严重的精神刺激,不仅会引起循环紊乱,使胎盘早期脱离、胎动异常(可达正常胎儿的十倍)。严重的会使生下的婴儿体重过轻、出现畸形或智力低下。再次,孕妇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孕妇的起居、劳动、用药、房事等都要有一定控制、节制和有规律。不能举重、登高、涉险,不要多睡、久会,过暖、过冷都不好……等等。
做到以上要求,对胎儿出世后的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有好处。
|